中新网吉林10月24日电 (记者 苍雁 石洪宇)将金属文物放进除锈机,崔琬莹小心翼翼地去除铁器表面锈蚀,尽可能地还原文物原本的面貌。100多件铁器,她要用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处理完成。玻璃门窗之外,公众可全程参观其工作,见证文物如何“活”起来。
工作人员正在去除文物上的锈蚀。 苍雁 摄
崔琬莹进行上述工作的地点是在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工作站。作为吉林省唯一文物保护工作站,该站以文物临时保护、金属文物分析研究工作见长。
在挂牌成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该站已承担全省数个遗址的金属文物临时保护工作。
考古工作站里做好标记的文物。 苍雁 摄
每天都有参观者来到工作站观看考古工作者的工作过程。26岁的崔琬莹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人员,此次她带着赤柏松遗址出土的300多件铁器来到工作站,对这批出土的铁质文物进行拍照、称重、测量、记录、机械除锈、分析研究等工作。
铁质文物经过喷砂机等机械方法处理后,已经大致能看清原貌。“这些铁器出自两汉时期,有车马具、农具、兵器等。”崔琬莹说,这批铁质文物是极大可能是由当时中原地区直接输入而来的,不过仍需后续科学分析研究结果的考证。
工作人员准备对文物进行拍照、记录。 苍雁 摄
工作站里,喷砂机、金相显微镜、烘干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现代化设备是工作人员们挖掘文物背后历史的重要助手。
“大部分考古出土金属文物保护的工作时间很紧迫,我们首要考虑考古摄影的需求对其进行机械除锈处理,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延缓它们腐蚀。”考古工作站负责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副主任郭美玲介绍。
郭美玲认为,东北地区铁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东北地区冶铁技术及中国冶铁术东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冶铁技术的东传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六世纪,东北地区的古代先民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战争、经济及文化的往来促进了东北地区铁器文化与冶铁技术的发展。但对于当时的技术特征、产品流通状况、冶铁技术东传的路径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考证及研究。(完)
- 速看:吉林打造可参观的考古工作站:还原铁器原貌追溯历史
- 新疆墨玉:玉米馕打出乡村幸福味|全球今头条
- 青海同德培育“高原之舟”优良畜种 打造“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
- 世界微动态丨宁夏警方抓获一潜逃29年命案逃犯
- 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连续十个月保持全国第一|聚看点
- 每日看点!国家发改委:24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降低70元
- 湖畔移民点“橘”成金 湖南资兴东江湖蜜橘丰收-全球报道
- 焦点!滴滴青桔电单车上新数币付款功能 助力数币应用场景拓新
- 环球百事通!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改善有限
- 播报:(上海自贸区十年)问答|上海自贸区如何实现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双向奔赴”?
- 陕西榆林聚焦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 双十一最值得入手的LG OLED电视,让家居生活从电视开始“卷”起来吧!
- 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产品竞争力指数为92.4 环比微升
- 中国划定四条耕地和生态“红线”_当前视点
- “感恩致以往,初心敬未来”|程姥姥集团九周年庆典圆满举行
- 重点行业稳步向好 巩固工业恢复势头
- 实时焦点:风口又至 中国汽车后市场进入新红利时代
- 环球最资讯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科学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 每日观点:电动化智能化重塑汽车价值链